佳音

有关接纳

2017年我做的最勇敢的事情就是去做了心理咨询吧。我想这其实是一次有关于自我接纳的旅程。之前的时候我把接纳接纳的内容与范围扩的很大,觉得接纳不仅是要接纳事实,同时也要接纳因为当时的情境而产生的相关的感受。可是今天,我改变了这个想法。我觉得接纳的含义不是这样的。我确实应当接纳当时的事实,可是由于当时的情境而产生的情绪并不是应当保留的内容。有关当时的情绪,我应当接纳的是由于当时的事实而产生情绪的自己。这些情绪可能更多的是不好的那一方面:比如说很大的情绪起伏,悲伤乃至悲痛,懊悔等等。

而这些事实里也包括了我曾经并不愿意去看、去停留的部分:比如说,因为爷爷奶奶的早早逝去,比如我在有着很好的机会与时光的时候,去白白浪费掉它们,不曾有过积极的举措等等。与此同时,我接纳的部分也包括:由于这些事实而产生的顾影自怜、懊悔等情绪。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我的情绪,于是对自己也变得更宽容、更能原谅自己。当我产生了这种想法以后,我其实依然做不到那么堂堂正正的去直面我之前一回想就想要骂自己,就想要跟自己说:啊,你怎么这么蠢啊的那些事情,但是这样的观念对我学会去直面与原谅自己过去的“蠢”给予了些许的勇气。

之前咨询的时候,老师让我写了对自己的认知的评价(从生理和心理上),我当时怀揣着对自己的种种不满的情绪写下了那些。从开始的几乎心里有个小人儿似的不断地批判自己,到后来慢慢冷静下来,对自己有了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竟然也慢慢地写出了几点优点出来。我记得,当时写完拿给老师看时,他说这个评价要好好保留着,以后要记得拿出来看。我照做将它保留好,但心里其实很不以为然。觉得看这个实在是太残忍,另一方面也不觉得有什么用,难不成要对照着看自己发生了什么改变吗。可是现在我生出了几分勇气,我似乎意识到了他的作用或者魔力。我有点想看那份评价了,我有些明白那份评价到底有什么作用了。我是有想要变成的人的类型的,而那份评价就像是标尺,我可以对照着它看我离我想要变成的那种人到底还有多远,我又可以做些什么。那样平静地、长时间自省的时间真的是好久没有过了,有点好奇我究竟在我的眼中是什么样的人呢。

现在在新家里,我离当时就读的高中非常近,站在阳台上几乎就可以看见学校的操场。那是我之前一直非常怀念甚至想要回到的时候。那三年的时光在我的记忆里被加上一层又一层的滤镜,不断美化,美化到几乎已经看不清他本来的样子。现在我站在离那段时光几乎三年远的地方,关于在那里发生的种种也渐渐开始变得模糊起来。其实,我想,当时我那么怀念与想要回到那个时候,其实更多地的是对当时的情况的逃避吧,对当下的生活感到陌生又恐惧,对当下的生活感到不满,于是拒绝去面对他。关于这个事实,我其实是一直都知道的,只是不愿意去面对罢了,想要就那么自欺欺人的下去。可是现在,当我再看向那个我仍然不陌生的校园时,我的心里不再有那么多感慨,不再有情绪翻涌到溢到眼眶的感觉,我的心里更多的是平静,更多的是过来人与旁观者的角度。比起之前,我几乎只记得那段时间的美好,现在,对于当时由于只有不断复习而带来的无聊和做对题目时的喜悦反而更加鲜明,对于自己渲染涂抹上去的悲壮气氛也小退了许多,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我最近在备考研究生考试的原因。但是比起这,我想更重要的是,我不再认为过去已是最好的时候,美好已经过去,害怕前方尽是荆棘;也不再吧所有的希望都押在未来,想要跟未来来一场豪赌。我只是有些悲观主义的,对未来抱着忽明忽暗的希望,站在现在想从未来获取哪怕一丁儿点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我已经开始明白:现在便是我人生中最好的时节。

评论